从上周起,上海颇具知名度的德式面包店原味坊关闭了沪上全部14家门店,只在紧闭的大门上留下了一张《告顾客书》,简要告知了储值卡、现金券等的退款方式。这是继香特莉、喜来公社后,又一家烘焙企业败走申城。
口味与价格都欠吸引力
“家门口的原味坊怎么关门了?”家住黄浦区八号桥附近的周阿姨这两天发现,开了一年多的这家面包店突然消失了。不仅如此,位于静安区陕西北路、桂林路站地铁口等地的原味坊全部在这两天内悄然关门了。在多家大门紧闭的原味坊店门上可以看到一张《告顾客书》,其中写道:“由于经营战略的调整,本公司将自即日起停止生产经营。”但没有提及更详尽的原因。
一位工作人员证实,上海所有14家门店确实从上周起都关闭了,而且不仅是门店关闭了,公司也即将关门,不少部门的同事已经离职。对方办公室的电话铃声不断响起,几乎都是消费者打来咨询有关退卡退券问题的。该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会负责回购,但回购仅限于储值卡和抵用券,之前免费赠送的品尝券将不在回购范围内。
据了解,原味坊2010年开始在上海开店,其与双立人同属德国家族式企业卫航集团,该集团历史超过150年。除了在上海的原味坊,该集团还有3个欧洲烘焙原料品牌和8个面粉工厂。业内人士透露,原味坊此次败走申城,主要原因还在于口味上的“水土不服”。德国面包以粗粮为主要原料,面包口感偏硬,口味也比较单一,但上海人更喜欢偏软偏甜的花式面包。此外,采访中不少原味坊的消费者表示,这家面包房的产品价格偏贵,要比一般面包房贵至少一两元。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对烘焙产品的价格敏感度非常高,若产品没有新意,价格又偏贵,确实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
烘培行业面临“洗牌”
今年以来,除了原味坊之外,香特莉、喜来公社等烘焙品牌也先后关闭了沪上的所有门店。其中,在上海颇具规模的香特莉西饼屋先是在4月关闭了约30家门店,到了7月再次关闭了14家门店,目前只剩下淮海中路一家门店仍在营业。另一全球连锁烘焙品牌喜来公社在上海的14家门店也悄然关闭。上海烘焙专业委员会高克敏表示,多个烘焙品牌接连倒闭原因各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烘焙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高克敏表示,目前,上海烘培市场企业众多,单是门店在20家以上或者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以上规模的品牌就有四五十家,而大大小小的烘培企业加起来至少有数百家。然而,生产成本如厂房租金、门店租金、用工成本等不断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若经营不善,产品更新换代跟不上,资金又不够雄厚,很容易步履维艰。高克敏坦言,从烘焙专业委员会的调研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上海烘焙企业的平均利润是负数,也就是说很多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未来很有可能还会有其他烘焙企业出现关门的情况,”高克敏说,上海烘培业正进入新一轮“洗牌”,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面临优胜劣汰。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