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说明
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向政府和消费者证明自身的质量保证能力,证明自己有能力提供满足顾客需求和相关法规的安全食品和服务,因而有利于开拓市场,获取更大利润;也是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安全食品,提高置信水平的保证。企业要申请认证应满足几个基本条件:一、产品生产企业应为有明确法人地位的实体,产品有注册商标,质量稳定且批量生产;二、企业应按GMP和ISO22000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三、企业在申请认证前,ISO22000体系应至少有效运行三个月,至少做过一次内审,并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实施了确认、整改和跟踪验证。当企业具备了以上的基本条件后,可向有认证资格的认证机构提出意向申请。此时可向认证机构索取公开文件和申请表,了解有关申请者必须具备的条件、认证工作程序、收费标准等有关事项。这时认证机构通常要求企业填写企业情况调查表和意向书等。当然,不同的认证机构对此有不同的要求。在正式申请认证时,申请者应按认证机构的要求填写申请表,提交食品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SSOP、ISO22000计划书及其他有关证实材料供认证机构文件审核。认证机构对申请企业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决定是否受理申请。如果决定受理申请,则双方签定合同;如果不受理,认证机构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者并说明理由。文件审查主要看企业编写的体系文件能否满足相关认证标准的要求,卫生标准控制程序(SSOP)能否满足GMP的要求,ISO22000计划书制定的是否合理,危害分析是否充分等。当签定了认证合同后,认证机构一般按如下程序进行审核:组成审核组、文件审核、初访或预审核、现场审核前的准备、现场审核并提交报告。对于申请产品ISO22000认证的企业,还要进行产品型式检验,认证机构根据规定要求审查提交的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和产品形式检验报告后,编写产品质量认证综合报告,提交认证机构的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批,据此作出是否批准认证的决定。对批准通过认证的企业颁发认证证书并进行注册管理。对不批准认证的企业书面通知,说明原因。认证证书上注明了获证企业的名称、生产现场地址(如为多现场应注明每一现场的地址)、体系覆盖产品、审核依据的标准及发证日期等。获得认证证书的企业,应按认证证书及标志管理程序的有关规定使用证书,并接受认证机构的监督与管理,认证机构将依据规定的要求作出维持、暂停或撤销的决定。食品企业通过认证后还应接受认证机构的证后监督和复评。根据"以ISO22000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机构认可实施指南"的有关规定,认证机构可确定对获证企业的以ISO22000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进行监督审核,通常为半年一次(季节性生产在生产季节至少每季度一次),如果获证企业对其ISO22000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进行了重大的更改,或者发生了影响到其认证基础的更改,还需增加监督审核频次。复评是又一次完整的审核,对ISO22000为基础的食品安全体系在过去的认证有效期内的运行进行评审。认证机构每年对供方全部质量体系进行一次复评。许多企业在建立体系之初,总希望获证越快越好,但随着工作的深入,企业就会认识到,建立和实施ISO22000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要想顺利通过ISO22000认证并取得效果,学好标准是前提,编好文件是基础,有效运行是保证,而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时间作为基本保证条件。 该标准涉及了食品供应链上的各个组织,包括饲料生产者、初级食物生产者、食品制造商、储运经营者、转包商、零售商和餐饮服务企业等,是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实施HACCP技术的一种工具。 给我国企业带来哪些好处尽管ISO22000将是一个自愿性标准,但由于该标准是对各国现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和法规的整合,是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因此专家预计,该标准一旦出台,即会为越来越多的政府和食品供应链上的企业所接受和采用,所以采用ISO 22000国际标准也将会是我国食品企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标志。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采用ISO22000可以获得如下诸多好处: (1) 可以与贸易伙伴进行有组织的、有针对性的沟通; (2) 在组织内部及食品链中实现资源利用最优化; (3) 改善文献资源管理; (4) 加强计划性,减少过程后的检验; (5) 更加有效和动态的进行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6) 所有的控制措施都将进行风险分析; (7) 对必备方案进行系统化管理; (8)由于关注最终结果,该标准适用范围广泛; (9) 可以作为决策的有效依据; (10) 充分提高勤奋度; (11) 聚焦于对必要的问题的控制; (12) 通过减少冗余的系统审计而节约资源。 我国有关部门积极响应鉴于ISO22000国际标准是一个可供认证和注册的可审核标准,我国有关部门除了对该标准进行宣传之外,也已经采取了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CNAB)已从5月下旬开始在全国28家经国家认监委(CNCA)批准、从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活动的认证机构进行认可试点,此次认可试点范围包括食品行业20类中的7类,即罐头、水产品、肉及肉制品、果蔬汁、速冻果蔬、速冻方便食品和餐饮业。 HACCP与传统技术的比较传统的食品安全控制流程一般建立在“集中”视察、最终产品的测试等方面,通过“望、闻、切”的方法去寻找潜在的危害,而不是采取预防的方式,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在HACCP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因而,HAC?鄄CP体系能提供一种能起到预防作用的体系,并且更能经济地保障食品的安全。 专家视点 我国应如何应对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国际标准,有关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开展认证认可工作ISO22000是一个可用于审核的标准,因此官方验证可考虑采用委托第二方审核和确认第三方认证证书的形式进行。对于那些企业信誉度较高的食品企业,也可以采用企业通过内部审核后“自我声明”的形式证明其建立和实施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当然,官方和销售商(包括进口商)将验证这种声明。 编制配套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