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晓娜
万物皆可预制的时代,连蛋糕都有近5个月“冻龄”了。
据澎湃新闻报道,售价近200元的“慕叁山”生日蛋糕“制作”仅需一分钟,记者实际探访过程中发现,“慕叁山”一家门店工作人员口中所称的“提前一天制作好送过来的”蛋糕,其生产日期实际为2024年12月18日。
(图源:澎湃新闻)
谁能想到,花200块钱买的生日蛋糕,可能比你家冰箱里的冻肉还“资深”?冷冻库存冒充现做,生产日期可以追溯到半年前,门店撕标签、换包装,上演食品界“易容术”。这波操作让消费者直呼“离谱”,也暴露了蛋糕行业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
像慕叁山这样撕毁原标签、隐瞒真实生产日期的行为,背后安全隐患并不少。蛋糕长期冷冻可能导致油脂氧化,造成微生物超标,从工厂到门店的运输链缺乏温度监控,有些蛋糕可能经历过反复冻融,极易滋生细菌。改换包装,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吃下了什么,随机解锁“添加剂盲盒”。由于没有原始标签,一旦出现问题,取证维权也会成为一大难题。
(图源:澎湃新闻)
商家用"当日现做""新鲜送达"打擦边球,实际上卖的是预制冷冻品,打着“ins风”的旗号,漂亮的造型加上饥饿营销,让消费者放松警惕,这种经营模式,就是置食品安全于不顾。
近年来,一些餐馆的后厨卫生问题被曝光,蛋糕行业也不能处在监管盲区。相关部门需对蛋糕行业加以治理,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要求蛋糕包装必须保留原始标签,如需运输,蛋糕盒上应加装冷链记录贴纸,同时,可要求门店展示后厨实时监控,让“现做”不再靠嘴说。
(图源:视觉中国)
食品安全面前,再精致的糖霜也遮不住保质期作假的苦味。蛋糕可以冷冻,良心不能结冰。商家端正态度,用心做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希望下次切开蛋糕时,里面藏的是惊喜,而不是生产日期之谜。
(来源:大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