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被戏称为“夹馅甜甜圈”的贝果面包成为都市白领的早餐新宠。贝果面包虽形似甜甜圈,口感却更接近中国馒头,扎实有嚼劲。这一甜品凭借其独特环形结构和馅料夹心设计,在一线城市掀起消费热潮。数据显示,去年国内贝果专卖店数量同比增长超150%,北京、上海两地门店数量占比达全国总量60%以上,25—35岁都市白领构成核心消费群体(占比68%)。该品类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0%高位,消费场景从早餐延伸至下午茶及健身代餐领域。值得注意的是,全麦、低糖等健康配方产品成为市场增长重要驱动力,一些头部品牌通过跨界联名策略持续扩大品牌声量。
贝果面包如何成为人们青睐的面包?在一场“新中式”饮食浪潮中,贝果面包的兴起不仅关乎美食,更关乎文化认同、商业逻辑和市场趋势。
“贝果洞”究竟有什么秘密
吃过贝果面包的人都会注意到面包中间那个大小不一的洞,有的小如针眼,有的则如甜甜圈般明显。这个洞到底有什么用?
其实,那个洞绝非装饰,而是多重因素的产物。
工艺革新:水煮与烘烤的科技密码
贝果洞不仅是其标志性符号,更是工艺创新的产物。传统贝果面包制作工艺独特,需经历“水煮+烘烤”双重工序:面团在90℃以上的沸水中煮30—60秒(时间过长会导致面筋过度收缩,口感过韧),热水会使面团表面的淀粉糊化,形成光滑致密的胶质层。这一步骤锁住水分,使其在烘烤时不易膨胀。烘烤后的贝果面包外皮酥脆、内部湿润。中间的洞则通过增大表面积,确保热量均匀渗透,避免中心夹生。对比普通面包的单一发酵烘烤流程,贝果面包的复杂工艺使其成本提升约30%。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贝果面包工艺存在差异:美国纽约贝果面包通常更薄、更脆,而加拿大蒙特利尔贝果面包因木材烤炉和蜂蜜水煮工艺,呈现更厚实、微甜的口感。这种地域化差异印证了贝果面包作为“移民食物”的适应性。
文化隐喻:马镫传说与吉祥寓意
贝果面包的环形结构承载着多重文化想象。关于贝果中空设计的历史,有多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贝果面包起源于奥地利。14世纪,一位烘焙师为纪念波兰国王从土耳其人手中解救奥地利,特地做了一个形似马镫的面包,而“贝果”在德语中恰好意为“马镫”,象征胜利与团结。
另一种说法则更具象征意义。环形在许多文化中象征“圆满”“永恒”,如中国的“圆满周全”观念,在西方哲学与宗教中,圆环也代表神圣与秩序。贝果面包的形状正符合这一吉祥寓意,在16世纪的波兰,甚至被作为庆祝新生的礼物,赠送给产妇。而在当代消费社会,这一形状被赋予“健康闭环”“社交纽带”等新内涵,成为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视觉符号。
实用主义:便于存放和运输
贝果洞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功能——方便携带和销售。20世纪初,纽约的贝果面包小贩会把它们穿在棍子上售卖,单日销量可达3600个。甚至烘焙店也会将5个贝果面包串在一起出售,极大提高了存储和运输的便捷性。这种方式在现代依然可见,许多超市仍会将贝果串起展示,有的单根展示杆可悬挂50个贝果面包,节省空间的同时也能增强了视觉冲击力。此外,标准化孔径(直径约3—4厘米)适配于三明治机、烤面包架等设备,推动了贝果面包融入快餐产业链。
从冷冻贝果到贝果机诞生
贝果面包的发展,离不开欧洲移民的迁徙史。它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的东欧,之后在19—20世纪初欧洲移民时被带到美国,最终在纽约扎根,并一步步从底层食品走向主流市场。
20世纪初,纽约的曼哈顿下东区聚集了大量移民,他们带来了贝果面包,并迅速在当地工人、小贩、司机群体中流行。1907年,纽约贝果烘焙师工会成立,垄断当地85%的贝果面包生产。这一阶段贝果面包是典型的“蓝领食物”,单价仅为5美分,而当时工人的日薪是4美元。由于贝果面包廉价、饱腹感强,因此与热狗、咖啡构成工薪阶层的早餐标配。
当时的贝果面包店里只有一个大搅拌缸,面包师在倒入面粉后手动加水,然后将搅拌好的面团放入一个大槽中发酵数小时。最后手工完成整型、沸煮、烘烤的过程。因为没有制暖设备,发酵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在冬天通常要多花数小时的时间在发酵上。此外,保质期短也成了贝果面包销售的一大难题。
转折点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一家名为Lender's的贝果面包公司引入冷冻技术,通过冷冻和袋装的形式,使贝果面包的保质期从6小时延长至6个月,可被运送到美国任何地方。很快,冷冻贝果面包出现在全美超市,消费者购买后只需在微波炉中一加热,便可食用。
当然,单靠合理安排员工时间手工制作,提前冷冻贝果面包,并不足以满足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在Lender's公司开始冷冻贝果不久,另一大助攻也即将登场。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汤普森的烘焙师发明了贝果机,可以处理相对来说偏硬的贝果面团,但在商业上一直不可行。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汤普森的儿子完善了父亲的发明,可以自动擀面和成型,解放了劳动力,贝果机正式面世。1961年,汤普森和妻子成立了贝果机械制造公司,没过多久,Lender's公司租用了第一台贝果机。
传统的面包师每小时可生产120个贝果面包,而贝果机可以让一个非技术工人每小时生产400个贝果面包。机械化制作的引进,让Lender's公司迅速扩大产量和市场份额,也让冷冻贝果面包进入更多的商超和面包店。
但是,传统贝果面团容易堵塞机器,于是该公司不得不调整配方,让面团更松软、湿润,顺利过机器。曾经很小、表皮脆香的贝果面包变得更大、更柔软、更蓬松。
技术的革新让全美掀起一阵贝果面包狂潮。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该公司仍在不断开拓市场。如今,贝果面包几乎遍布美国各地超市的冷冻、冷藏面包区,逐渐成为美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
来源: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