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武夷山脉西麓、闽赣交界地的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县域面积80%是山地,尽管常住人口只有10万人,30多年来却走出4万多名面包师,他们在全国开设门店达1.6万家,面包业年产值近300亿元。资溪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0%来自面包产业,更孕育出了诸如鲍师傅、泸溪河、詹记等全国知名的糕点品牌。
一个既不产面包原料,又缺乏产业基础的小县城,是如何打造出一个“中国面包之乡”的?资溪面包的崛起之路,为传统食品产业带来哪些启示与借鉴?怀揣对这座面包小城传奇变迁的浓厚兴趣,记者近日踏上了探访之旅。
发挥集群效应
“山沟沟里走出一支面包大军,听起来像不像天方夜谭?”谈及资溪面包事业的发展历程,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资溪县全龙艺术蛋糕培训基地创始人徐全龙的话匣子打开了。
时间回溯到1987年,资溪人张协旺和洪涛从部队退伍,凭借在部队学到的面包制作技艺和1万多元启动资金,他们在江西鹰潭市开了一家面包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年就创造了3万元的利润。对于当时身处贫困山区的乡亲们而言,这个数字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的希望之路。“小面包能赚大钱”的消息也影响了当时的徐全龙。
“起初我也是半信半疑,但当时也没找到什么更好的出路,就决定试试。”1993年,徐全龙东拼西凑了2.8万元,在杭州开了一家名为“康乐面包坊”的店铺。仅仅10天时间,他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先行者的成功如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乡亲们的热情。通过“亲帮亲、邻帮邻”的互助模式,越来越多资溪人加入面包大军,并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让资溪面包产业不断发酵壮大。据徐全龙介绍,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东六省一市的面包店中,大约有一半是资溪人开设的。
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资溪面包是以“走出去”为主,如今,资溪聚焦的做法更多是“引回来”,让面包在“走天下”的同时“香家乡”。在面包产业初露头角后,资溪县意识到了这一产业的巨大潜力,果断提出产业强县战略,将面包产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点产业来扶持。为此,资溪县专门挂牌成立资溪面包产业发展办公室(以下简称“资溪面包办”),积极完善产业链条,合力打造资溪面包品牌。同时,制定落实一系列帮扶措施,推动面包产业做大做强。
经过10多年的不懈努力,2018年,“资溪面包”这一集体品牌终于获批。同年,江西省资溪面包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溪面包科技公司”)成立,依托开发建设的全国首个面包食品产业城——资溪面包食品产业城,打造了一个集烘焙食品原材料生产、研发、培训、冷链配送、品牌经营等于一体的面包食品全产业链。2020年,资溪发布《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加速了面包产业的建链强链步伐。
产业集聚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成功吸引多位资溪乡贤及烘焙行业的领军人物返乡创新创业。周建生就是其中一员。几年前,周建生还在杭州开设糕点培训机构,2022年,他响应家乡号召,回乡开了自己的资溪面包厂,并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县里将面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发展,也给了我们很多优惠政策,加上家乡情结,所以我选择了回来创业。”周建生说,目前公司已带动当地超过100人就业。
“行业要发展,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徐全龙深有感触地说,资溪面包的成功经验证明,只有发挥规模优势和集群效应,才能推动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从小作坊走向大产业,资溪面包这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产业链完善对于强化产业优势地位、扩大经济规模的重要作用。
注入发展动力
走进面包食品产业城,犹如置身于一个面包产业的“航空母舰”,这里汇聚了面包厂、中点厂、肉松厂、巧克力厂等10余个工厂,吸引了2000余名产业工人。在这里,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模式相得益彰,高效的生产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周建生的面包工厂里,师傅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手工面包、切片面包、牛角包、欧包……各式各样的面点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车间里四处弥漫着浓郁的香甜气息。这些精心制作的面包,将在24小时内进行真空包装,然后装入冷链车发往全国各地。
“为了确保顾客能够品尝到最新鲜的手工面包,我们始终坚持先接单后制作的原则。”周建生介绍,公司的产品主打低糖无糖、低油无油的健康理念,全部通过网上销售平台直达消费者。针对面包行业产品更新迅速的特点,周建生对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通过销售端反馈的数据,他们能够精准把握不同区域的市场行情,为次日的生产提供有力参考,同时也为产品设计和研发提供依据。
“今年以来,我们加快推动数字化赋能转型,引导生产企业布局建设智能工厂、绿色工厂。”资溪面包办惠企特派员吴建平介绍,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持下,资溪面包科技公司建成投产面包“中央工厂”,这一创新举措使得订单交付及时率同比提升65%,人工运营成本降低11%,可满足半径300公里范围内300多家面包店的需求。公司还采用了“总部基地+大型冷链物流+门店销售”的运营模式,将资溪面包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截至目前,资溪面包科技公司直营及加盟的“资溪面包”品牌门店数已经达到了178家。
推进特色产业数智化改造,离不开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撑。为了破解资金难题,资溪县创新推出“资溪面包贷”金融产品,设立2亿元面包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数智化改造的政策措施,如对企业购买新设备额达到100万元及以上的给予10%奖补、设立500万元智能制造发展专项资金等。在面包生产工业园,创新实施厂房代建、租赁、回购等发展模式,并完善供热供气、供电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吸引了不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着技术、设备和市场入驻。
“在省市县三级的政策推动下,抚州职业技术学院与面包公司合作办学,南昌大学挂牌成立培训学院,资溪中专增设中西面点专业,让人才供给能够跟上市场需求。”吴建平说,这一系列举措为资溪面包产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注入动力。
成致富金饭碗
走进资溪面包食品产业城的面包文化馆,一块硕大的“资溪面包走天下”牌匾赫然映入眼帘,它引领着每一位到访者走进资溪面包的璀璨文化与悠久历史。馆内,雕塑与绘画交织,生动地描绘着资溪面包的传奇故事。
“这里已成为各地游客了解资溪面包的一个窗口。”资溪县委宣传部部长吴雪峰介绍,目前,资溪面包食品产业城内已建成面包观光工厂、面包广场、面包烘焙体验馆、面包文化馆、面包文化展览厅等特色面包主题旅游点,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集产、学、研、游于一体的烘焙业全产业链基地,累计接待游客量已超过60万人次。
近年来,资溪县以面包产业为核心,全力推介“面包之乡·纯净资溪”的特色旅游资源,促进了资溪面包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有效融合。从面包文化节、烘焙展到面包行业论坛峰会,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旅游业态,还有效推动了面包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面包之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资溪县城北大道上,全龙艺术蛋糕培训基地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十几家统一装修的店面连成一排,各具特色又都与面包紧密相连。制作工坊内,烘焙师傅们正耐心地向前来体验面包DIY的游客讲解面包制作的奥秘:温度高时需要用冰水来控制温度,确保面包在26℃至28℃这一最佳发酵温度范围内。
如今,越来越多的“面包人”带着对家乡的感情,对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热爱,纷纷回乡投资创业。他们围绕旅游产业做起了新文章:农家乐、宾馆、酒店、食品加工厂、旅游工艺品厂、观光园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徐全龙介绍,资溪的“面包大军”中,许多人都是由农民转型而来。他们通过开面包店富裕了起来,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资溪的自然环境,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这里不仅是培训基地,更像是资溪的旅游集散中心。20年前,我想着怎么把乡亲们带出去致富,现在想的是怎么让全国的游客到资溪来,让旅游业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金饭碗’。”徐全龙说。
资溪县委书记吴淑琴表示,希望通过面包这个IP,全方位展示资溪的独特人文魅力和秀美自然风光,让广大游客近距离认识资溪、感知资溪、走进资溪。(记者 刘莉 刘兴)
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