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里的食物还是那么难吃吗?”之前我路过星巴克,发信息问朋友是否要给她带点吃的,她就发回了那条信息问我。
在美国,星巴克有超过11000家门店,在任意的一家门店里你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喜好来配置饮料,然而在如此知名的咖啡店里,顾客却很难找到与咖啡品质齐平的麦芬、松饼、牛角包。星巴克的糕点在美国已经是公认的难吃了。
去年六月,星巴克用一亿美元收购了旧金山的面包连锁店La Boulange,这家店的糕点做得相当赞,星巴克期望将他们的好食品带到全美8000家直营店中,这样4000万顾客就能在星巴克享受到La Boulange品质的牛角包及麦芬了,而三明治、汤、沙拉的味觉革命也会紧随其后,
星巴克之前也收购过不少公司,比如Tazo tea,Teavana,Ethos water,Evolution Foods。但他们做的是包装食品,用纸盒包装在超市里出售的那种。而收购现制烘焙制品门店对星巴克来说风险相当于一次赌博,远高于引进单杯咖啡机或推出瓶装星冰乐更加大胆。
“咖啡大佬”星巴克曾高调的声明永远不会涉足食品业务,但现在一系列的举措却看似想成为“面包大咖”。这可不想想象中容易实现,瓶装星冰乐星只要摆上货架就好,因为它的保质期时间较长,而新鲜的烘焙制品就不一样了,保质期短,容易变形、变味,而且这类对工艺要求较高的食品很难大批量的制作。
由此也引发了另一个疑问:难道好吃的烘焙糕点只能出自小的面包连锁店糕点师之手,大型连锁店只能卖保鲜期较长的难吃面包?
尽管星巴克一直在宣传其精湛的食品加工技艺,纯粹主义者会花上几个小时来论证星巴克对美式咖啡的影响,但对咖啡本身品质,口感如何进步这些已经没多少人愿意关注了。而星巴克的老顾客在坚持购买咖啡的同时也不会购买/对糕点有过多的期盼。
然而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Howard Schultz却在办公室告诉我,他已经找到一个人,可以让星巴克糕点“实现质的飞跃”。
Pascal Rigo 一位出生自法国的面包师,他曾于1996在法国的新闻报纸中说,成为星巴克的面包师是他的“美国梦”。他宣布了自己这个“非典型法式主义”的目标的七年后来到了美国,又过了9年才接到Howard Schultz的电话。
“为什么会选择他?”Pascal Rigo 12岁时在Burgundian村的一家面包店当学徒,为民众在烧烤日烤肉,为狩猎人烤鹌鹑——实现大规模的生产,他当时就在考虑如何将次规模乘以10万倍。
Rigo是个性格开朗、友善、爱笑的人,他雀跃的来到美国帮忙销售Burgundy红酒。但很快他又回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面包生意上,Rigo天生就是干这一行的,他在加州北部和南部建立大型面包店,赢得了法国连锁餐厅Thomas Keller的青睐,还与零售商Trader Joe's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Rigo在旧金山开了La Boulange面包店,在那里他可以将之前学过的大规模高质量生产制完全发挥出来。他每天住在店里,天没亮就起床,迎接邻居老顾客。
La Boulange于1999年诞生在太平洋高地——富人区,门店色调明快,店内有松木搁板餐桌和弯木制成的椅子,服务员是法国姑娘,这里摆放着精美的糕点盒,整齐的牛角面包,锃亮的巧克力,半月形薄脆苹果片,色彩柔和的马卡龙在表面撒上杏仁粉,口感酥脆,洋溢着令人无法抗拒的乡村情调。
(有忠实的消费者会开车1个半小时过来就为了一盒柠檬马卡龙。)
空心泡芙外脆里酥!作为一家提供全面服务的面包店,这里的面包绝对称得上佳品,皮脆内软,品尝起来只有面粉和空气的味道,美式全麦面包手感松软,夹杂着一些谷物。
La Boulange面包店的面包采用纯正法式烘焙,即便是在巴黎街头也是难觅的上乘点心,Rigo对定价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某天清晨,我参观太平洋高地总店时他对我说,“我想让更多人品尝店里的面包,但如果他们买不起如何品尝?我不想只卖给有钱消费的富人,所以要针对普通消费者推出便宜的的面包”—— 1.50美元的面包。
没多久,几位提前退休的IT界亿万富翁在太平洋高地街上散步时发现了他的店并提出了投资的想法。Rigo确实很想扩大经营,但他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扩大经营的同时保证纯正的口味很难实现”他说。这就涉及到质量把控问题了。
他和店里的常客Sebastien Lepinard结识后发现两人理念相同。到2011年,两人合伙在美国旧金山湾区开了19家La Boulange面包店,所有店面都采用宝统一的风格。但只有原太平洋高地总店可以自主烘焙;其他店铺均从Rigo建在旧金山机场附近一间两万平方英尺的烘焙中央工厂提货。
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