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满意度报告》,把看似甜蜜的烘焙业背后的危机作了部分呈示。

   2013-03-10 300
核心提示:市场在不断“发酵膨胀”,但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最近推出一份《2012年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满意度报告》,把看似甜蜜的烘焙业背后

市场在不断“发酵膨胀”,但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在不断地拉大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最近推出一份《2012年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满意度报告》,把看似甜蜜的烘焙业背后的危机作了部分呈示。

  与这份报告相呼应的是,不久前,德式面包店原味坊在沪开业不到两年便匆匆关闭了上海全部14家门店,成为继香特莉、喜来公社后,又一家败走申城的烘焙品牌;在港交所上市的烘焙巨头克莉丝汀日前发出年报预警,称其去年全年业绩明显下跌。烘焙业正在品尝苦涩,而创新商业模式、开拓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市场或许是其摆脱困境的良方。

  消费者满意度下滑

  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组织的 “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一年一度,今年进入第二年。此次调查涉及烘焙连锁品牌22个。消费者从品质、品牌风格、价值感和服务四大指标对各烘焙连锁品牌进行评判,上海商情-快消品研究中心综合汇总1305份有效调查问卷,得出了综合满意度、品质满意度、品牌风格满意度、价值感满意度、服务满意度等几方面的品牌排序。

  由于近年来食品业“安全门”事件不时出现,烘焙业也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消费者戒心加大。本次调查就发现,2012年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综合满意度普遍较上年分数下降。排在前三位的是85°C、面包新语和宜芝多。而由于面包圈的市场培育时间较短,受众有限,唐恩都乐的排名暂时靠后。

  在品质满意度方面,首家连锁泡芙工房贝尔多爸爸居于第一的位置。处于第二位的宜芝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已超过10个年头,因严格精选食材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面包新语在2012年却是马失前蹄,其标志性产品辣松面包被上海市质监局曝光,销售一度受到影响,品质满意度下滑两个名次,排于第三。 85°C的高速发展让消费者对其产品品质存忧,品质指数下滑到第四位。作为上海老牌子的瑞莱新侨,其产品受到了很多上海老一辈消费者的欢迎,但随着年轻消费主体崛起,其产品品质还有待获得“新生代”的认同,排名暂时靠后。

  85°C的“面包房+咖啡馆”商业模式,将咖啡和西点生活变得平民化,在品牌风格满意度方面居于第一的位置。排品牌风格满意度第二位的是克莉丝汀,克莉丝汀的通路在扩大,除了有地铁小站、社区店、现烤店、旗舰店之外,还在进一步向卖场、便利店渠道发展。面包新语在产品方面积极创新,并且注重和当地文化融合,多款创意新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如“上海侬好”、“太空5号”、“大地震”等等。

  在价值感满意度方面,苹果花园由于售价便宜而排名第一。山崎面包的价格相对要高出一截,但是因其质量上乘,赢得了许多上海市民的青睐,所以获得第二的位置。

  85°C不管是结账人员还是服务人员,有消费者进门都会热情地说上一声 “欢迎光临”,此外,其外送服务让消费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甜蜜,所以在服务满意度排序上居第一。居于服务满意度第二位置的是面包新语。居第三的莉莲蛋挞虽然开设的门店不大,服务员不多,但却没有让消费者产生受忽视的感觉,导购小姐会介绍哪款产品值得品尝,让消费者感到贴心。

  出局者的伤心事

  从这份《2012年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满意度报告》上,人们还发现,一些前年还在榜单上的品牌如今已经销声匿迹。

  2012年12月,在上海颇具知名度的德式面包店原味坊关闭了上海全部14家门店。在此之前,香特莉、喜来公社等烘焙品牌也先后关闭了上海的门店。

  近年来,烘焙行业以每年20%的速度在往上增长。在上海,门店数量超过20家或者是年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的品牌烘焙企业已经超过四十家,许多路段上已经出现了面包房“贴身肉搏”的现象,市场日趋饱和。

  而与此同时,烘焙业的生产成本如厂房租金、门店租金、用工成本等不断上涨。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者若成本控制不力、产品更新换代又跟不上,就很容易陷入困境。据行业专家分析,原味坊的致命伤就在于成本控制上。

  “无论是店堂的硬件设备,小到伞架、大到桌椅,还是进口原材料,原味坊的成本都大大超过了一般同行烘焙企业。 ”一行家说。

  不仅如此,为标榜高端,原味坊还投入了大量广告。一家面包房负责人透露:“当我们在上海门店达到70家的时候,原味坊当时才3家门店,但是他们的广告预算却是我们的五倍。 ”

  由于定位高端,原味坊单个面包的定价比85°C等品牌大概要贵出2元左右,而消费者对烘焙产品的价格敏感度非常高。所以当这种以粗粮为主要原料的德国面包并不太对中国消费者口味,其新品研发相对滞后,而价格又过高时,愿意埋单者也就趋少。终于,两年过去后,原味坊以亏损1500万美元撤出上海烘焙市场。

  除了原味坊、香特莉、喜来公社等这样的出局者外,还有不少烘焙品牌日子难过。即使是克莉丝汀这样的行业巨头,其2012年上半年财报曾显示亏损1878万元,关闭了34家门店。最近,克莉丝汀又发出预警,预期截至去年底的全年业绩明显下跌,主要是整体薪金费用增长,销售费用上升,同时行业竞争下,部分门店营业额增长不足,以及新门店租金及店内备用包装材料等相关销售费用增长拖累。

  用“轻餐饮”留客

  烘焙业竞争陷入白热化,整合、洗牌已在所难免。

  有行家预言:未来烘焙行业是向极大化或者极散化发展,会出现超大型连锁企业,同时也会有一两家类似夫妻店一样的烘焙店,而介于中间的中等规模企业将面临困境,倒闭甚至被兼并。

  更多的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烘焙企业当前最迫切的是要摆脱“同质化”魔咒。“这场市场竞争不是零和游戏。其实新的模式出来,会把这个市场做得更大,不一定会把现有的对手打垮打死才成功”。

  《2012年上海烘焙连锁消费者满意度报告》就告诉人们,85°C便是赢在模式创新上。它卖的不仅是新鲜出炉的面包蛋糕,另一主要业务是咖啡等饮料。据悉,在85°C,面包、蛋糕和咖啡的利润贡献比分别为45%、30%和25%

  克莉丝汀也在谋划做配有饮料咖啡的“轻餐饮”。目前中国的烘焙连锁大多是柜台式销售,而克莉丝汀构想的“轻餐饮”则让顾客能够坐下来就餐,一方面提高利润,另一方面能够加大顾客的黏性,让消费者重复购买。当然,这样的“轻餐饮”要求有更大的店面。克莉丝汀已经在开发一些店,即将形成一定规模。

  另一条摆在烘焙品牌面前的出路则是向三四线城市、北方和中西部地区加大布局。

  目前,上海、广州等南方城市受西点的影响比北方和中西部较大,烘焙业市场较发达,但是以北京、石家庄、天津、济南、沈阳、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银川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以及以西安、成都、郑州、太原、乌鲁木齐等为代表的中西部地区烘焙业起步较晚,市场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正在迅速提高,具有后发优势。据悉,面包新语、85°C、巴黎贝甜、曼可顿等烘焙品牌目前在北方和中西部明显加快了开店的步伐。克莉丝汀目前有上千家门店,并且目前依然处在向三、四线城市扩张开店的阶段。据公司方面介绍,未来三年中,公司有400多家店的开店计划,向皖南、苏北、浙南等辐射

解放日报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2003352号-1  |  赣公网安备361102020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