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大热亦担忧未来 爱德面包坊从公益中寻出路

   2013-03-11 280
核心提示:青年时报讯 2月20日那天,南京爱德食品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朱广铨如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大锏银巷一幢居民楼地下室的面包坊总部,打开爱德面包坊网店页面后,朱广铨

青年时报讯 2月20日那天,南京爱德食品有限公司现任总经理朱广铨如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大锏银巷一幢居民楼地下室的面包坊总部,打开爱德面包坊网店页面后,朱广铨大吃一惊——上百条订单,无数旺旺咨询。去年一年网店销量才10.8万的爱德面包坊,在2月20日一天的销量就达到了4.4万。

  是什么让这家面包房一夜爆红?答案是一条微博。2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陶然在新浪微博发文:在南京,有这样一家面包坊,它的工作人员将近三分之一是智障人士(8人);它叫爱德面包坊。他们憨憨的,智力水平在5到6岁之间,可是做事情从来都是一丝不苟的。有爱有面包!

  这条微博瞬时引发了网友的热评和转发。爱德淘宝店因此订单猛增,日常门店的备货都销售一空。

  但是,即使在一夜爆红后,朱广铨依然担心。因为5年时间,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爱德面包坊逐渐被推向市场,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生存并不容易,困难重重。

  初衷

  培训智障人士的模拟职场

  爱德面包坊是2007年11月,由爱德基金会旗下的爱德慈佑院成立。在南京,1985年成立的爱德基金会很有影响力,办公所在地就是教育家陈裕光的故居。2002年初,爱德基金会创立了爱德慈佑院,成为南京首家为智障人士服务的专业化非营利机构。在成立面包坊之前,爱德慈佑院主要对6—40岁的智力障碍和轻度精神障碍人士进行生活技能培训,加强其生活自理能力。

  朱广铨说,按照他们最初的设想,面包坊为智障学员提供一个“非常真实的工作场景”,借助一段时间的“实习”,让智障学员得以顺利进入用人单位。然而这个计划一直进行的非常不顺利。

  一个原因是智障的孩子学习过程相当漫长。

  “比如周健,是我们这里最早的学员,患有先天唐氏综合征他的智力相当于5岁孩童,曾在幼儿园待到了16岁,直到2004年进入爱德慈佑院。当时,为了学习把面粉搓成一个球,就花了好几个月,因为他的手指非常不灵活。”朱广铨说,这些学员的培养,是以“年”为单位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企业愿意雇用智障者,风险大,企业害怕承担安全责任事故。“很多企业即使愿意雇用他们,也宁愿他们在家工作。这就失去我们当初的初衷了。”

  2009年5月,香港烘焙协会副会长邝振中来到面包坊,义务担任技术总监,负责产品开发和质量把关,一家企业提供免费场地,面包坊的工作间搬到了大锏银巷,基金会垫付40万元购置高档打面机、搅拌机、醒发机、烘烤箱、冰柜等。

  这一年,爱德面包坊执行董事褚朝禹在北京受到“社会企业”概念的启发,萌生了“社企”梦,他将爱德面包坊进行了工商注册,面包坊转身变成了社会企业。

  改变

  工作让智障学员们变化很大

  “您好,我是符晔,请问您需要什么?”走进这家位于闹市区南京游府西街的爱德面包坊,一位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黄色工作帽的小伙子热情地迎上来。

  别看外表与常人无异,他是一位智商不超过10岁的智障人士。“你多大了?”“34岁。”“你喜欢吃哪一款?”“我们有13种曲奇,我自己最喜欢的是洛神花曲奇,酸酸甜甜的。”“喜欢面包坊的工作吗?”“非常喜欢,因为可以跟很多人聊天。”

  “别看他现在这样子,其实他还是改变很大的。”特教老师冯川说,由于个性活泼、记性好、爱跟人交流,被安排负责接待工作。符晔刚工作时,老师教他卖一款曲奇饼干,因为他牢牢地记住这款原味曲奇的原料有黄油面粉,适合小孩儿吃,所以成年顾客来购买曲奇时,符晔就是死活不卖,闹出不少笑话。

  改变的不仅仅是符晔,爱德面包坊的8位智障学员,都在一天天改变。

  就在我们采访的时候,另一名学员舒春阳用手拉拉身边的冯川,表示要讲话,这让冯川惊讶万分。“这真的是舒春阳第一次,在外人面前主动说话,以前从来没有过。”冯川说,她带着舒春阳好几年了,舒春阳是勤能补拙的典型。由于语言障碍,不善和人沟通,他接受信息很困难。“但是非常的听话,每一项工作都能兢兢业业地去完成。”

  而已经成为爱德面包坊的喜憨儿周健的变化也相当大,“他以前手指非常不灵活,做不了什么事情,可是现在大家叫他‘蛋爷’,因为他打蛋特别好。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周健以前不爱洗澡,可是自从来到面包坊,由于我们生产要求严格,他现在每天回家主动要求洗澡。”冯川说的时候,周健在旁边不好意思地笑笑。

  黄文慧患有唐氏综合征,“她刚进来时,胆子非常小,一和陌生人说话就会哭。进入面包坊工作以后,她也慢慢开始交起朋友来了,渐渐也变得活泼健谈许多。”冯川说,以前黄文慧在家很懒,现在都会主动烧饭做汤,让她父母非常惊喜。

  未来:

  在公益和商业间寻找路径

  爱德面包坊一夜爆红,却没有让朱广铨就此安下心来。“实话告诉你们,就在20日前一周,我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这个月几万元的工资要去哪里筹。”

  2012年5月,第一家爱德面包坊的实体门店在南京华侨路开业。开业当天的晚上,总经理朱广铨坐在新店,愁容满面,当天新店的营业额3000多元,仅仅是朱广铨预期的一半。2012年12月,游府西街第二家新店悄然开张。两个分店相继开张,朱广铨压力很大,去年网店的营业额仅仅10.8万,即使加上门店等各种收入也仅146.58万,然而2011年的成本就高达202万。

  去年6月份,朱广铨去广东参加慈展会,遇到一个尖锐的提问:“生存都没解决,爱德面包坊能帮多少人?”

  这个有近十年公益从业经验的总经理,发现自己需要从公益人变成职业经理人。他甚至发现公益的逻辑跟商业发展逻辑形成了冲突,如果面包坊规模够大,产品能够机械化生产,就没必要雇用智障人士。如果面包坊规模很小,一天只做几十个面团,由普通员工很快能完成,也没必要雇用智障人士。

  在爆红后,网店生意量大增,要不要添人手,又是一个让朱广铨颇为烦恼的问题。“现在网店里平均每天的生意额有1万元左右,如果保持这个营业额,我想收支平衡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是一旦我增加人手,销售额掉下来怎么办?”

  不过,朱广铨笑着说,至少现在这是个甜蜜的烦恼。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2003352号-1  |  赣公网安备36110202000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