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又指向蜂蜜。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个名为“绿篮子”的食品科普小组随机抽样市售蜂蜜并送检验部门检测发现,冠生园蜂蜜、中粮悦活枸杞蜂蜜等知名品牌中涉嫌掺有“大米糖浆”。蜂蜜掺假事件因此一石激起千层浪。
不过,经济导报记者10日在中粮悦活枸杞蜂蜜的代工企业———山东华康蜂业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华康”)看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并未因此受到影响,装载机正在将出口的蜂蜜罐装上大卡车运往海关,出口到日本、欧盟等地。
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山东华康经理刘永霞一再强调,其产品不仅达到国标(GB18796-2005),而且符合日本、欧盟的出口标准,这家以外贸出口起家,至今仍以外贸出口为主的企业,没有必要在占总销量不到20%的内销产品上掺假。
那么,此前“绿篮子”送检发现的“大米糖浆”又该如何解释呢?导报记者为此进行了多方调查求证。
“以出口为主,没必要造假”
10日上午8点30分,导报记者赶到山东华康。在大门口进行登记时,导报记者发现,半个多小时内,已有两位客户前来拉货。
进入厂区,一大片装满蜂蜜的塑料桶被遮阳网覆盖着。“这是从蜂农那里收购来的,都有编号,逐桶抽样检测后才能入库。”刘永霞告诉导报记者。
据了解,从1997年开始做外贸出口的山东华康,目前蜂蜜的产销量均居全国前列。其产品80%-90%出口到日本和欧盟,国内市场近两年才开始开拓。
对于此前媒体有关蜂蜜掺假的报道,刘永霞很不理解:“我们的产品不仅达到了国标,还通过了欧盟标准。欧盟标准比国标的检测项目更多更严。”她告诉导报记者,“更关键的是,我们以出口为主,国内销量极少,我们没必要造假。谁都知道,造假要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因此,被媒体曝光后,山东华康没有采取任何措施,“一切由中粮集团的合作公关公司际恒集团处理。”她坦言,客户也有打电话来询问的,但他们不相信山东华康会造假,因而公司的销售目前并未受到影响。“但肯定会在消费者心里留下阴影。”
新检测技术尚未获批
据了解,在蜂蜜价格较高和“糖高宗”的压力下,有蜂农为降低成本,会用大米糖浆做饲料。对收购来的蜂蜜,山东华康会逐桶抽样检测。
导报记者看到,山东华康拥有自己的检测设备,并有蜂蜜专用液相色谱仪,可以检测蜂蜜中的杀虫剂及其代谢产物的残留量,分析蜂蜜中的糖分,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刘永霞告诉导报记者,产品出厂都要经过送检、自检、客户检测、主管部门检测等多种检测,来保证蜂蜜纯度。“液相色谱仪价格较贵,许多小蜂蜜生产厂家没有,便来这里检测。”
“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蜂蜜“大米糖浆”添加物的SM-R技术未被大范围推广。”刘永霞告诉导报记者。
据悉,SM-R技术今年3月才出现,很多企业尚不知晓,更别说推广。“如果SM-R技术成熟,我们会考虑购买此种检测设备或者先通过送检来控制大米糖浆。”她坦言,作为一家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大企业,会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把好产品质量关。
中国蜂产品协会的一份说明印证了刘永霞的说法。导报记者发现,在“大米糖浆”蜂蜜问题被揭露后,中国蜂产品协会于7月22日发布了一份关于蜂蜜标准的说明。该说明表示,在2005年蜂蜜国标实施后,造假者开始使用新的制假原料和方法,如大米糖浆来逃避监管。从去年起,该协会开始推动针对新造假方法的检测技术研究。但SM-R等检测方法尚未取得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和发布。
业内专家分析,即使蜂蜜产品中混有“大米糖浆”,按照目前的国标和检测方法,产品也是合格的。标准和检测手段的滞后,无疑给了造假者可乘之机。
成本压力和低门槛引发行业混乱
“大企业的产品都经过有关质检部门的检测,有些小企业的产品则没有经过检测就流入市场,部分企业为了更多的利润就在蜂蜜中掺入大米糖浆等其他物质,一般消费者很难看出来。”12日,泰安市山农大蜂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先生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些蜂蜜没有经过任何检测直接在山区里卖,相关质检部门很难监管,市场乱象因此横生。
“掺假方式很多,主要是往蜂蜜里加白糖。”他告诉导报记者,小企业或个体户违法成本低,掺假后可大大提高利润。尤其是在农贸市场销售蜂蜜的个体户,掺加白糖可以说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但掺了白糖的蜂蜜很容易检测出来,大企业一般不会冒此风险。至于大企业是否会往蜂蜜里加大米糖浆,中国蜂产品协会蜂蜜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寒冰表示,大企业肯定不会在蜂蜜里加大米糖浆,但收购的原料是否完全合格并不能保证。
多年来为蜂农“搬家”的个体运输户李玉生对导报记者透露,由于养蜂跟着花期走,蜂农需要在全国各地奔波,特别辛苦,同时养蜂靠天吃饭,收入极不稳定。在白糖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运输成本、人工费用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蜂蜜收购价却多年不涨,蜂农如果不掺假,辛苦了一年却可能赔本。不少蜂农因此想出各种办法,如掺白糖、大米糖浆等。
蜜源因此成为各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保障蜜源质量,刘永霞告诉导报记者,山东华康控股了10家农民合作社,并成立了蜂农办公室,为蜂农提供野外帐篷、蜂箱,帮助蜂农运输蜂箱追花,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培训,以此保证收购原料的品质。
而较低的进入门槛,也带来了行业的鱼龙混杂。导报记者在山东华康看到,蜂蜜生产加工的主要工序为过滤、浓缩、灌装,既不需要高新技术,也不需大量资金。“蜂蜜不需要任何添加物,生产加工过程极其简单,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小企业特别多。”刘永霞告诉导报记者。
喂“大米糖浆”得不偿失
据潍坊市临朐县安康养蜂专业合作社的蜂农李志国介绍,冬天是蜜蜂的休整期,很多蜂农不舍得用蜂蜜做饲料,就用白糖喂蜜蜂。但随着白糖价格的疯涨,蜂农的压力越来越大,大米糖浆贩子趁机上门推销新饲料。相比蜂蜜和白糖,大米糖浆成本低很多,有的蜂农就采用这种新饲料。
“现在大家都传言喂大米糖浆会缩短蜜蜂寿命,得不偿失,于是很多人已打算改回去,继续喂白糖。”他告诉导报记者,某蜂友去年冬天喂大米糖浆后,蜜蜂数量下降了一半,如果不买新蜂就无法继续经营下去了。
浙江义乌陈渊蜂场的陈渊在今年《蜜蜂杂志》第二期上发文,称用果葡糖浆做越冬饲料,会损坏蜜蜂的健康和寿命,无异于饮鸩止渴。他呼吁相关机构能尽快研究出用果葡糖浆喂蜜蜂的得与失,更好地指导养蜂生产。
同时,用于检测“大米糖浆”的设备已经研制出来,推广只是时间问题。刘永霞相信,在这次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会考虑蜂蜜国标的修改和新检测技术的运用,以大米糖浆为主的蜂蜜造假不会持续多久。
中国蜂产品协会在说明中表示,目前我国一些技术结构对掺入大米糖浆的造假手段有一定的检测能力,有的检测方法已经进入论证和审定程序,一旦检测方法成熟并成为检测标准后,即可在相关标准中予以采纳并实际运用。
如此看来,“大米糖浆”蜂蜜将不可能猖狂。但在农贸市场上、山村乡道边叫卖的蜂蜜由谁来监管,仍让人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