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上半场 “他们的半年报”
去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以来,消费者一直在疑问,为什么食品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就让我们从一家食品企业的感受说起。
生产企业负责生产、运输、销售等一系列环节,可谓是经济晴雨表中最敏感的一部分,同时企业对经济波动的感受也最敏感,经济波动的影响对它们也最直接。刘良是长春市某食品企业负责生产的厂长,管理着超过100人的员工队伍。他向记者讲解了近半年来因生产成本的不断增长,让他所感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
成本上涨,面包企业真烦恼 2%成本涨幅吞近一半利润
“鸡蛋一斤原来两块三四,去年下半年涨到了3块5,现在每斤要4块5了。”刘良细数成本的变化,“砂糖去年每吨6000元,现在每吨涨到了8000元。”
刘良的厂子主要生产面包,鸡蛋、砂糖、小麦粉、油脂都是其主要原料,“小麦粉、油脂还好,签的都是长期协议,压力还小些,目前我们使用的小麦粉每吨在10000元上下,大豆油每吨约12000元。”
“小麦粉是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鸡蛋是10%多一点,糖是22%~25%,油脂是6%~8%。”刘良说,“总体来讲我们生产成本要涨2%。”这2%虽说是个不大的涨幅,但刘良说,一家面包厂的净利润也只有5%左右,而这2%的成本涨幅就要吞噬近一半利润。
除了原材料价格,还有工人的工资,“去年以来我们陆续上调了四次工资,目前的基本工资是1050元,涨了7%左右。”
供应商承担更多的物价压力
今年以来,食品价格的持续高企是CPI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而食品价格高涨的背后则是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
“签长期合同是由供应商承担了更多的物价压力,供应商多次表示以后要签订机动价格合同,这样我们的成本预计最少再增加10%。”刘良表示。
“每个厂家热销的都是几款主打产品,这些主打产品有着很稳定的消费群,所以轻易不敢动价格,因为这些价格一动,很容易造成消费者流失,进而造成销量的下滑,因此一些产品价格你是不敢调的。”刘良告诉记者。
面包涨价,消费者更郁闷 面包难逃涨价命运
“成本涨了,我们自然就要提高售价,我们面包的供货价上涨了1%多一点,不过最后出售的时候要涨得更多,得在5%左右,因为经销商要从利差中赚钱。”刘良说,“我们原来每天要消耗29吨~30吨面粉,而现在食品涨价,销售量下跌,每天使用的面粉也少了5~10吨,一款已经卖了十几年的海绵蛋糕因为成本高于售价已经完全停止销售。”
大学生节约掉了肉松面包
面包价格的上涨,让老百姓明显地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的压力。记者曾在长春市卫星路一家超市做过调查,一位大学生表示,她很喜欢吃肉松面包,自习的时候,总是带上一个肉松面包。后来肉松面包在超市的售价涨了5毛钱,她就不再买了,因为很多商品都涨价了,她不得不节约一切能够节约的开销,因此肉松面包也被节约掉了。并不是一个面包这五毛钱她花不起,而是整个消费习惯改变了。
企业对策 成天想的都是节省、再节省
不过节省成本却不能走歪路,由于各类食品卫生事件频频出现,食品安全成了当前政府监管的重中之重。刘良的厂子也深有体会。
“政府每个月都要来我们厂子检查好几次,我们不要说动动歪心眼了,就是一点点马虎都不敢。”刘良说,国家加大食品行业监管是件好事,“越是像我们这样规范的企业,越是欢迎国家这样做,因为我们不怕国家高标准严要求。相反国家越是这样,越能把那些影响整个食品行业的劣质企业淘汰出去,给我们创造更多的空间。”
“不过现在销售额下降是最头疼的事。前一阶段销售额一下降,整个集团的压力都特别大,企业想生存下去就要想办法解决。我是负责生产的,我这里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通过各种手段把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降到最小。”刘良说,“这个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因为那时候成本压力就开始逐渐变大。那时候真是每天都睡不好觉,吃饭也没胃口,不是有个成语叫寝食难安吗,形容那个时候的我是绝对恰当的。一天到晚想的就是节省、节省、再节省。”
靠推出新产品来降低压力
“办法很多,像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省损耗等,不过我们对于一家想要发展、想要壮大的企业来说,光是节流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如何开源。”刘良意味深长地讲道,“我们的办法就是推出新产品,通过创新带动增长,增加收入,减少压力,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产业升级。”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刘良所在的面包厂已经推出了8款新产品,今年下半年还计划推出4款新产品。为了研制新产品,刘良的厂子去年花了5000多万从德国、瑞士、丹麦等国家引进了新设备、新技术,而今年引进费用更会达到8500万元。
“目前看这个策略还是成功的,新品一面世就比较受欢迎。如果没有新产品的推出,我们销售额肯定会下滑。”刘良说,“新产品受欢迎靠色香味俱全,看着舒服,闻着有食欲,吃着有味道,而这些都是靠研制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实现的。同时通过引进这些新设备,我们生产的自动化水平还大大提高了,这样就使得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也等于节省了。”本报记者 袁孜学
记者观察
实际上许许多多的企业都面临着像刘良所在的企业一样的困难,各种成本大幅上涨,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这种压力伴随着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不断飙升,以及中国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未来也很难避免。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是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紧迫任务。还像以前一样的生产方式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向更高的产业链条上攀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