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机会不只为跨国公司和大企业而准备,英国果酱姑娘艾米莉亚的成功故事证明了,在这座城市,只要有梦想,哪怕不懂中文、白手起家、没有人际关系,也可以在异国他乡把小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在“开路先锋”艾米莉亚的带领下,如今我们有了纸杯蛋糕女郎吉娜•苏哈托(Jenna Suharto)、曲奇小姐康蕾茜(Lexie Comstock)和百吉饼女孩克莉斯汀•亚松森(Christine Asuncion)。她们是一群家庭小手工业者,用攒下来不多的钱在陌生的市场从零开始,辛苦并快乐着。她们在自家厨房做的手工西式点心不仅让外国老乡们尝到了地道的家乡小食,也丰富了本地人们的味蕾。
把家乡风味带到上海
这群姑娘年轻、放弃稳定工作敢于冒险、不怕吃苦,她们在做的是同一种“甜蜜蜜”的事业——烘焙。走上创业道路的起因也大同小异——怀念家乡的烘焙点心。来自加利福尼亚海滨小城圣地亚哥的克莉斯汀去年8月在租的公寓里开出了自己的百吉饼店“Spread the Bagel”,百吉饼是一种中间有孔的圆形硬面包,跟甜甜圈很像,但不是油炸的,吃起来嚼劲十足。把百吉饼从中间剖开涂上奶酪或夹上火腿鸡蛋,配杯果汁,这就是一顿传统的美国早餐。“我刚来上海的6个月里,总也找不到好吃的百吉饼。不过我并没有就此与馒头、蛋饼为伴,而是自己做着吃。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在这个城市有很多像我一样喜欢百吉饼的外国人,这是个商机,于是就辞去了外包公司的工作。”克莉斯汀说自己天性喜欢冒险,不然也不会从6000英里之外的家乡跑来上海。
在上海做小本生意的机会无处不在。两年前,27岁的吉娜跟丈夫从布鲁克林来到上海,她没有继续留在广告公司,而是创建了上海唯一一家有机纸杯蛋糕“OMG”,原因是“这里的纸杯蛋糕很难达到我的标准”。作为一个挑剔的美食家,吉娜对食物的要求除了味道好、模样漂亮,更重要的是健康。“OMG不是普通的纸杯蛋糕,它是环境友善型的,所有食材都是有机的。我总是跟客人们打包票,不好吃不要钱。”卖得最好的是胡萝卜纸杯蛋糕,“做法挺麻烦,但是香味足够让人大流口水。”
“你相信吗?曲奇是我最早会说的一个词,那时我只有1岁。”康蕾茜的手工曲奇店“Strictly cookies”开张才几个月,“去年10月我到上海的一家公司做市场实习生,离开了妈妈做的曲奇简直活不下去。于是索性辞了职一心一意做手工曲奇。”
烘焙女郎们处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以百吉饼来说,克莉斯汀的对手既有西式连锁面包房,还有“前辈”哈雅地中海烘焙和新近冒出头的Egghead Bagels。“竞争多一点不是坏事,要活下来就必须不断进步。我很感谢同行,是他们让本地人知道了百吉饼。”克莉斯汀起初每天接到的订单用小烤箱做两次就足够了,现在她换上了大烤箱,每天要做150个百吉饼。
有爱的烘焙更甜蜜
在姑娘们看来,热爱就是这份事业的甜蜜素。克莉斯汀对百吉饼的感情始于童年,“从小到大它就是我的主食。后来我索性到纽约一家百吉饼店去上班了,这样就每天能吃到免费的奶酪百吉饼。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和生面、下锅用开水汆面团和烘烤。”克莉斯汀在开店前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来了解市场、做实验。“曲奇狂人”康蕾茜也说,“我的曲奇饼超级秘方就是热爱(passion),如果没有爱,它跟机制产品还有什么两样呢?”康蕾茜的手工曲奇有6种风味,每天她要烤150块,并且不知疲倦地开发新品种。“大部分外国人不怕甜,比如双份巧克力的曲奇饼。现在,我发明了糖减少1/3的‘苗条’曲奇饼,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太甜。”
起步总是艰难的,对这群外国女郎来说也是。克莉斯汀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开始准备酵母、揉面,留出充分的时间发面团。正是这些货真价实的制作步骤让她的百吉饼和那些流水线上出来的很不一样。“目前总共有10种味道的百吉饼,但我仍然花很多时间研发,一整个中国春节我都在尝试新品种墨西哥胡椒和切达奶酪百吉饼。”然后,她很“不谦虚”地说:“外国客人们认为我的百吉饼是上海最地道的,他们爱死了这种外皮烤得松脆喷香、里面密实的口感。我的外卖员一开始只能吃半个,现在他停都停不下来了。”克莉斯汀没有吹牛,前不久,上海TALK杂志的5人美食团试吃了3家百吉饼,结果克莉斯汀完胜。TALK杂志评价说,“Spread the Bagel是我们直到最后还口有余香地讨论着的。”
对生产100%有机食品的吉娜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资金,而是原料。“找到优质可靠的原料最难,尤其是奶油和糖。我甚至从美国扛回一行李箱的有机糖。”吉娜说,“现在差不多一半原料来自中国供应商,更符合食品本地化的理念。”
团结就是力量
异国他乡的烘焙女郎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她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怎样扩大市场,在各自的网站上互推产品,还想着将来合伙成立一家面包房。最晚加入这一阵营的康蕾茜体会尤其深。“她们的照顾让我深受感动,艾米莉亚带我去参加各种农夫市集,帮忙联系供应商……”
不久前,吉娜和艾米莉亚想出了个很绝的点子,每周五子夜12时到凌晨4时,骑着蓝色小三轮车在永福路的酒吧外叫卖西式街头小食,包括艾米莉亚自制的查特泥烧烤香肠和吉娜的纸杯蛋糕。“外国人喜欢在酒吧庆祝生日或搞派对,都会需要小食助兴,我们就在网上先发消息,好让他们预订。”艾米莉亚说。
她们相信朋友多了路好走的中国古语,康蕾茜和乌鲁木齐路上一个卖菜的中年妇女交上了朋友,在菜摊上代售曲奇饼。当然,这个菜摊不一般,女摊主在老外圈子里号称“上海鳄梨夫人”,很多外国家庭主妇都爱上她那买蔬菜水果。“好心人太多了,我的生意主要来自大家的口口相传。最近,Steve Liang(梁耀祖)的有机蔬果网店fields也帮我代售,这样可以免费使用他的外送系统。”吉娜说。
烘焙女郎们的生意进展顺利,吉娜在找大一些的厨房,克莉斯汀希望年底前能开家实体店。眼下最重要的是进军本地市场,“目前九成客人是老外,不过我把上海的年轻人当成目标市场,正考虑增加一些中式风味。几年前,人们还不怎么习惯甜甜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它们,百吉饼为什么不能是下一个呢?”克莉斯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