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食用油压榨企业全面开工产能过剩

   2010-12-20 268
核心提示:讯 豆油价格回暖,让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充满了生产的热情,不过仅仅开工三个月,他们的产品就大量的在工厂里积压。而产能的严重过剩已经使得中国的大豆压榨产业

讯 豆油价格回暖,让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充满了生产的热情,不过仅仅开工三个月,他们的产品就大量的在工厂里积压。而产能的严重过剩已经使得中国的大豆压榨产业处于一个非常不健康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每顿饭都少不了食用油,可就是这个绝对不可缺少的食用油,前段时间有报道称食用油企业大面积停产,很多人都在担心这样的情况会影响到节日市场供应,其实在新大豆收获的八九月份之前,黑龙江压榨企业部分停产,是因为当时不少压榨企业的确处境非常困难。

当时少数压榨企业停产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豆油价格下降,而另一方面,大豆价格却大幅上涨,压榨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成品价格下降的双面夹击。但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国家有关部门随即加大了市场调控力度,陆续向市场投放部分临时存储食用油和大豆。那么现在那些停产的企业是否已经恢复生产了哪?目前的大豆压榨市场是什么样的状况?近日我们的记者再次来到黑龙江,来看他们发回的最新报道。

九月以来,在龙江福粮油工作的孔德田只休过一次假。而在七月份之前,车间的生产还是断断续续,时开时停的。自从新豆一上市,孔师傅所在的龙江福粮油就开足了马力,开始了三班倒的生产。

龙江福粮油工人孔德田:“十月到现在休过一天,再就没放假活太忙了。我们是三班倒,十二个点。每天都是这样,现在来说最低得春节了。”

黑龙江省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我们一直从新大豆到现在一直是全面开工,这两天检修了3天,可能马上还要开工。”

对于黑龙江的油脂企业来说,这样的忙碌是非常罕见的。从去年底到今年9月份,由于受到低价进口大豆的冲击,豆油价格下降到7200元每吨。按照当时的这个价格,东北压榨国产大豆的企业每加工一吨大豆就要赔上200元左右,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九成以上的企业都因为没有利润而纷纷停产。

黑龙江省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油厂开工都非常低,有的一年都没有开工,有的一年就开工一两个月的。”

经历的低价潮后,从7月开始,进口大豆的价格从3500元每吨一路上涨到十一月的4000元每吨。我国豆油、豆粕价格也随之一路回升,豆油价格达到了最高的10400元每吨,豆粕价格达到了最高的3300元每吨。记者此次就走访了九三、龙江福、哈工大油厂等企业,原本因成本高价格低而不断亏损的油脂企业有了利润空间,黑龙江省曾经停产90%的油脂企业开工率达到了历史最高值。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根据我们的了解,目前黑龙江省内的油脂加工企业,开工情况还是可以的,尤其前期基本上能开工的企业都开工了,粗略的估计目前开工企业最少在6成以上。”

生产提速致豆油积压榨企利润迅速收窄

豆油价格回暖,让大豆压榨企业充满了生产的热情,不过市场的变化让人始料不及,让压榨企业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开工了三个月,他们的产品就大量的在工厂里积压。随着市场上的产品不断增多,价格也开始慢慢回落。他们原本可观的利润也渐渐消失殆尽。

记者在黑龙江调查时看到,在龙江福粮油哈工大等油脂企业的库房里,堆放着大量的豆粕和豆油。龙江福的仓库中甚至已经没有存货的空间,只好将生产出来豆粕堆放在厂区的空地里。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的工厂已经积压了大量的产品没有售出。

哈工大油厂经理刘宝林:“豆粕现在出货情况不好,豆粕积压2000多吨。油现在我有个几百吨吧,有个5、600吨。”

记者在黑龙江省大豆协会了解到,整个黑龙江省全年豆油需求量在100万吨左右。而从新大豆上市到现在,由于利润回升,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仅仅三个月时间,豆油产量就达到了50多万吨。大量豆油和豆粕的涌入,远远超出了市场的消化能力。

黑龙江省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这两月的开工率,历史上达到了最高。市场上的需求量连他的50%都没有,这些油厂连续开工两个月。这些产品真正需求的话,要消耗4 5个月才能消耗掉。”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这样的话,相对的时间区间之内,在市场产生了供应上过度的放大,没有那么大的需求。所以说价格随着市场之手的影响,价格自然要往下走。”

随着市场上的产品越来越多,仅仅半个月时间,豆油价格就从原来的10400元每吨下降到现在的9200元每吨,豆粕价格从每吨3300元下降到每吨3000元。产品价格在下降,东北的大豆价格却没有下降,稳定在每斤一块九毛钱以上,就在半个月时间里,大部分压榨企业又从盈利滑到了盈亏的边缘。

黑龙江省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胜斌:“榨业的利润受到很大的影响,现在基本上能够持平或略有盈余的,每吨下降了得有200元左右吧。原来我们的利润都在200到300块钱,现在基本上在持平或者再微利吧。”

哈工大油厂经理刘宝林:“利润情况不是太好,只是能赚到人员工资吧。”

榨企产能过剩近一倍短缺不切实际

看了上面的报道,我们首先可以放宽心,压榨企业的生产已经恢复了常态,国内的豆油价格也很平稳,不会发生断货的情况,我手上还有这样一份数据,12月10日,美国农业部报告中,上调2010—2011年度世界油料产量预期,由11月份预计的4.41亿吨上调至4.43亿吨,同比增加近2百万吨,产大于需达6千6百万吨,也就是说,近期全球的油料供应非常充足。

成本价格稳定,豆油价格是不会出现过涨过跌的情况的。不过另一方面,对于压榨企业来说,从亏损到盈利再到盈亏边缘仅仅用了三个月时间,这样大起大落的市场行情,怎样规避?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大豆压榨市场的波动频繁,对企业的影响被急剧地放大,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产能过剩。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东北的大豆压榨企业就像做了过山车一样,经历了从亏损到盈利又到盈亏边缘的变化。黑龙江省大豆协会的王小语认为,东北大豆产业乃至全国大豆产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据统计,去年进口大豆5000万吨,而沿海地区加工进口大豆的产能在9000万吨。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只有800万吨,而加工企业的产能在1000万吨。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过剩了将近一倍,尤其在沿海地区更加集中一些,出现一定比例的停工啊,我们觉得应该是正常现象。”

产能的严重过剩已经使得中国的大豆压榨产业处于一个非常不健康的状态,任何的市场波动对加工企业乃至消费市场的影响都被严重过剩的产能放大,极有可能成为市场大幅波动的导火索。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容易形成市场价格的暴涨暴跌,那么一旦价格看好,产能全部打开,在市场短期内形成供应过剩,对行业的有序发展健康发展是造成巨大冲击的。”

投稿通道:819430860@qq.com



声明: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对使用本网站信息和服务所引起的后果,本网站不作任何承诺。

 
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赣ICP备202200335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