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看来,作为东莞八大支柱产业之一的食品行业,今年被两大阴影笼罩:先是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引发食品行业的信任危机;其后是遭遇了全球的金融海啸。不过,在这个“冬天”,东莞食品行业所面临的境遇相比其他外向型产业要好得多,原因亦有二:东莞食品行业外销少,涉奶少。
【行业现状】
经受微创 形势尚好
“民以食为天,东西总是要吃的。”东莞市华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旭培说这句话时,语气从容而淡定。他所掌控的华美公司,在国内烘焙食品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华美所在的茶山镇,亦是东莞食品产业最为密集的地方。
官方数据显示:茶山镇现有食品企业200多家,固定资产投资超10亿元,食品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20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0%以上,食品企业年增长在30%以上。
今年以来,接连的负面消息让很多人为茶山这个“中国食品名镇”担忧:年初,食品的最主要原材料——粮食价格不断攀升,直到8月底才出现回落;与此同时,新公布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9月,三聚氰胺事件重创消费者信心;10月,全球金融海啸迅速蔓延,东莞食品行业无法独善其身……
金融海啸和食品安全问题让东莞食品行业经受微创: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海关、质监等部门加强了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力度,使得企业的检测成本增加,同时,金融危机带来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金融危机对其他产业的冲击使得消费者消费食品的能力下降。
但我市的食品行业总体上形势还是乐观:近两个多月以来,粮食价格已经逐步回落,成本已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受三聚氰胺牵连最重的是涉及牛奶的冰激凌、奶制品及含奶饮料等行业,而东莞的食品饮料企业,几乎都不与这些沾边。国家质监总局近期曾多批次抽检食品企业,但无一家是东莞企业;金融海啸波及最明显的是外销产品,但东莞食品行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内,外销只占很小一部分。
从不久前在长沙举行的全国糖酒交易会上反馈来的数据显示:目前食品行业的终端批发和零售量下降了10%左右。不过,在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许多食品企业均表示这样的市场萎缩量“还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过冬】
广积粮 软调整
在茶山商会的召集下,茶山的食品“大佬”不久前聚到了一起,就当前的经营形势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除少数几家以外销为主的企业遭遇的压力较大外,其余企业短期内的困境还不是很明显。但基于金融海啸可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业界不得不为如何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的黄乃文博士很喜欢吃东莞的腊肠,对于东莞食品行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生产环节引入新技术,注重食品质量,健康环保的食品才是现在人们所需要的。这些要从食品源头控制。而打出品牌是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东莞最缺乏的还是属于自己的品牌。”黄乃文说,如果东莞食品行业有着诸多全国性的品牌,这无疑将扩大内销,对于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除了提升品牌,华美等大企业已经悄然在食品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进行产业布局和扩张,并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使龙头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袁旭培认为,食品企业在这个“冬眠”时期应当保持一定的现金,确保企业的血液流动顺畅;由于前景尚不明朗,食品企业的投资行为在这一时期更应谨慎行事。” 另一知名食品企业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食品企业应该把这个相对清淡的“冬季”视为对企业和产品进行软调整的时机,把握好手中的“粮食”,推动企业和产品的升级。
从各食品企业现在的销售情况来看,在整个市场出现萎缩的同时,龙头企业的龙头产品(如徐福记的糖果、华美月饼、王老吉饮料等)销量在这个“冬天”出现了逆势而上的增长。
【产业谋变】
扩大规模 合作研发
在北中国,三聚氰胺事件已经引发了一场乳业的洗牌,而在食品安全和金融海啸的双重影响下,东莞的食品行业或许也将引起行业内的洗牌。多位业界人士均表示,对于实力比较大的食品企业来说,明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期。
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茶山已有数家小型食品厂和食品小作坊在越来越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下不得不关门歇业。这样的洗牌方式,对茶山而言,不失为一个利好的消息。“茶山是中国食品名镇,有完善的食品产业体系和食品标准化检测体系,当行业遭遇信誉危机的时候,我们茶山的区域品牌优势就很好地体现出来了。”茶山多位食品企业负责人均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尽管提醒同行在这个“冬天”要谨慎投资,但袁旭培却毫不讳言华美2009年将加大在食品及相关产业的投资力度。“明年我敢肯定我们的所有成本都会降低,绝对适合出手。”袁旭培说,“但下手必须快,我们的所有项目都会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
不单单是华美,在东莞,不少实力雄厚的食品企业均在不同场合表示过将在近期扩大生产规模。
有业界人士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家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势必越来越完善 (来源:东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