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乳业在“年初奶农倒奶”、“年末奶企抢奶”中艰难熬过。一路飙升的原料奶价格,使得春节前后奶企一片喊涨之声。
但涨价并没有给奶企带来“欢笑”,今年以来,受涨价拖累大量奶企产销量全面下滑。
目前,在纯奶销售淡季而奶牛产奶旺季到来之时,奶企迅即降低市场售价收复市场信心,但奶农又将面临“杀价”之困。
日前,国家发改委出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也于近日召集开会研究诊断病态乳业链条,2008年或将成为中国乳业关键的转折之年。
奶价涨跌
一年一个轮回?
2007年初,国家有关部门在分析2007年奶业形势时曾经说,奶业生产有可能出现类似生猪生产大幅波动的情况。
这个预言到2007年年底便成了现实,牛奶价格涨声一片。 而巧合的是,由于国内两大奶业巨头的进驻,2007年也是河南奶业市场奶企争抢奶源最激烈的一年。2008年春节前后,河南原料奶价格一度达到3.4元/公斤左右。
原料奶价格高涨使得去年第四季度河南奶企全面亏损——直到各奶企相继提高了乳制品终端零售价,态势才有所好转。但价格作为双刃剑的效应旋即显现,多数奶企的产销量随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今年4月份,郑州统计部门透露出一组数据,揭开了河南奶企已大幅减产的“隐私”。
数字显示,河南花花牛集团旗下的河南三鹿花花牛乳业有限公司今年前两个月的产销量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其中消毒牛奶、袋装酸奶的降幅在40%至55%。
此外,花花牛集团旗下另一企业,河南花花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也出现减产。郑州的两家奶粉加工企业——郑州妙可和荥阳万山随后称,两家企业都提高了加工量,满负荷运转,为伊利、蒙牛、花花牛、巨尔等液态奶企业“喷粉”,表明多家企业产量出现下滑。
面对不断下滑的销量和即将到来的销售淡季,5月中旬国内两大奶企巨头率先在郑州市场尝试降价,随后波及全国。
进入6月份,奶企的坏日子开始悄然逝去。据河南省乳品专业协会秘书长吴祖兴23日透露,目前河南市场的原料奶价格已降至2.6元/公斤~2.8/公斤。这也给了乳制品市场零售终端新的降价空间,郑州各大超市的纯牛奶价格再次走低。
业内人士分析,奶价大涨和大跌的原因之一在于,天冷的时候牛奶需求量上升而奶牛产奶量却下降,而夏季纯奶需求量大幅下降而原料奶产量却又上升,这种供求的两次反差造成原料奶及乳制品价格每年涨跌一个轮回。
然而实际上,这并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大起大落的乳品产业链亟待修正
实际上,不仅仅在郑州市场,有消息说6月份以来我国几大牛奶产区的原料奶收购价格都在下跌,多个产区大跌近20%。
奶价的大起大落再次冲击整个乳品产业链。有些地方乳品企业向奶农压价、拒收原料奶以及奶农卖牛的现象再次出现。
“旺季被哄抢,淡季被遗忘”,这是目前我国奶农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业内共同的观点是,去年原料奶收购价格一路走高,各乳品企业到处跨区域抢奶、哄抬奶价,扰乱了市场。
而实际上,即便在去年奶价飙升的时候,奶农的收益也不高。郑州一位乳制品行业内人士透露,奶价高的时候,更多的利润被各地奶贩给抢去了,留给奶农的利润空间仍然很小。
其实对奶企来说,原料奶价格的波动也不是什么好事,过去半年多时间内,乳品企业就已经因为原料奶价格的波动,在产品定价等方面处处被动。就在国内奶价大涨的时候,河南省某乳业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商报记者,他们将其酸奶原本0.95元的出厂价涨到1.18元时,零售店直接卖到1.5元,该公司为零售店设定的1.3元的零售指导价被置若罔闻,于是原本1元零售的酸奶一下子涨了五毛钱,消费者当然得掂量掂量了,这给该公司销售带来很大压力。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对奶农奶企双方都不利的病态价格链条,存在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目前在我国乳制品行业,奶企相对于奶农处于绝对优势的垄断地位,而奶企之间又存在着势力分割,致使原料奶无法形成统一的供应市场和价格市场。
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务院正委托相关主管部门研究建立原料奶定价机制以及制定生鲜牛奶收购管理办法。业内认为,这将有助于理顺乳品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何时制定出有效的原料奶定价机制,目前尚未可知,但值得期待。
奶业提高门槛使小奶企面临生存关口
6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政策宣告了我国奶业门槛大幅提高,新的资本进入奶业市场受到限制,小奶企面临生存压力。
产业政策规定,新建和扩建乳粉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到300吨及以上;新建液态乳项目,日处理原料乳能力须达到500吨及以上。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日加工原料奶超过或接近300吨产能的企业也只有焦作蒙牛、花花牛、三鹿花花牛、平顶山伊利、洛阳巨尔等。也就是说,如果在河南要想新建乳品企业,至少得赶上这几家的生产实力。
不仅如此,除了产能上的要求之外,政策还给“老乳企”划出了势力范围。如果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的话,恐怕在河南区域内很少有地方能建新的乳品企业了。
此外,产业政策要求加快淘汰布局不合理、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产能,使得现有的小奶企面临生存考验,尤其是存在环境污染和能耗不达标的奶企,似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产业政策”还规定,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奶农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奶源可谓是奶企的生命线。河南花花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门华松说,众多奶企都希望建立自己稳定的奶源基地。花花牛公司就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奶农共同组建了牛奶生产的联合体。他认为,产业政策鼓励奶企与奶农联合,是一件可让奶农、奶企双方受益的事情。
2008年,在经历了价格大幅波动之后,迎来新的产业政策,有望成为奶业关键的转折年。就在今年3月,河南省政府食品工业办公室在南阳主持召开的河南乳品加工行业座谈会上,与会人士就曾共同感叹:“2008年是河南乳品加工行业最困难的一年。”
省乳品专业协会两天前也判定认为,我省乳业目前正面临价格、产品、市场等各方面的调整。